孕期甲状腺激素偏高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不同类型的成因和影响不同,用药建议也存在差异,需要先做好区分。 1.妊娠期甲亢综合征(GTT)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孕早期,主要是因为怀孕后孕妇体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升高。hCG 与甲状腺刺激素(TSH)的结构相似,会刺激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从而导致甲状腺激素偏高。一般来说,妊娠期甲亢综合征的症状比较轻微,通常不会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而且随着孕周的增加,hCG 水平逐渐下降,甲状腺激素水平也会慢慢恢复正常。 2.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也称 Graves 病)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孕妇体内会产生针对甲状腺的自身抗体(如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 TRAb),这些抗体会持续刺激甲状腺,导致甲状腺激素过度分泌。与妊娠期甲亢综合征不同,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偏高可能会持续整个孕期,若不及时控制,可能会增加孕妇流产、早产、先兆子痫等风险,还可能影响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和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胎儿生长受限等问题。 一,再分析:不同类型甲状腺激素偏高的用药建议 1.妊娠期甲亢综合征(GTT):多数无需用药,密切监测即可由于妊娠期甲亢综合征是由 hCG 升高引起的暂时性现象,且症状较轻,通常不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但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一般每 4-6 周复查一次甲状腺功能指标,如 TSH、游离 T3、游离 T4),密切关注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以及孕妇的症状(如心慌、手抖、多汗、体重下降等)。如果孕妇症状明显,影响到正常生活,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如使用 β 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来缓解心慌等症状,但这类药物使用时间不宜过长,需严格遵医嘱。 2.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多数需要用药控制,且需严格遵医嘱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偏高对孕妇和胎儿危害较大,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进行治疗,以控制甲状腺激素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有丙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MMI),不同孕周选择的药物有所不同。孕早期(怀孕前 12 周):一般首选丙硫氧嘧啶(PTU)。因为甲巯咪唑(MMI)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先天性畸形,如皮肤发育不全、食道闭锁、胆道闭锁等,而丙硫氧嘧啶(PTU)通过胎盘的量相对较少,对胎儿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丙硫氧嘧啶(PTU)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引起肝功能损害,因此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孕中晚期(怀孕 12 周以后):可以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将药物更换为甲巯咪唑(MMI)。因为长期使用丙硫氧嘧啶(PTU)导致严重肝功能损害的风险相对较高,而甲巯咪唑(MMI)在孕中晚期对胎儿的影响会明显降低。不过,在更换药物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调整剂量,避免甲状腺激素水平出现大幅波动。 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一般每 2-4 周复查一次),医生会根据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使甲状腺激素水平维持在孕期适宜的范围内(通常要求游离 T4 维持在正常范围的上限或略高于上限,TSH 可能处于较低水平甚至低于正常范围)。同时,还需要监测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因为 TRAb 可以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若 TRAb 水平持续升高,可能需要加强对胎儿的监测,如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的心率、生长发育情况等,必要时还需要对胎儿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
展开剩余25%总之,孕期甲状腺激素偏高是否需要吃药控制,不能简单地用 “是” 或 “否” 来回答,关键在于明确甲状腺激素偏高的类型、严重程度以及对孕妇和胎儿的潜在影响。因此,当孕妇发现甲状腺激素偏高时,首先要做的是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全面的检查(如甲状腺功能全套、甲状腺相关抗体、甲状腺超声等),明确诊断。然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是否用药、选择哪种药物、用药剂量以及复查频率等。 孕妇千万不要自行判断或盲目用药,也不要因为担心药物对胎儿有影响而拒绝治疗。如果需要用药,一定要严格遵医嘱,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孕妇和胎儿的健康安全。同时,孕期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等,这些都有助于维持甲状腺功能的稳定。
发布于:北京市天载配资-国内股票配资-炒股杠杆网站-配资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