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2025大吉
NEW YEAR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图片
关注武宗
学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养派生 食补胜药补·练功百病消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这套名为“强肾法”的锻炼方法,并非简单的肢体运动,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传统养生智慧。要真正掌握它,需要先理解其根本道理。
古人认为,人体是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心脏负责人体血液的运行,而肺部则主管全身的气机。肺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心脏、脾胃、肾脏乃至膀胱等多个脏器的正常工作,它们共同维持着生命的根本活动。这套功法的核心原理,便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呼吸方式来调整和补充身体的能量 。
它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古籍《灵宝毕法》中的记载。古人观察天地自然的规律,发现在清晨卯时,也就是早晨五点到七点之间,天地间的阳气最为纯净且生发力最强。此时练习,通过特定的呼吸方法,多多地吸入天地间这股朝气蓬勃的阳气,同时减少自身根本之气(即元气)的呼出,让这两种气在体内交融、结合。中医所说的元气,根源于肾,储藏在肚脐下方的丹田区域,是推动生命活动最原始的动力 。我们日常的每一次呼气,都会消耗掉一部分宝贵的元气。而强肾法设计的“两吸一呼”的呼吸节奏,目的就是为了“开源节流”——最大限度地吸纳外界的清阳之气,最小程度地消耗自身的根本元气 。
当吸入的阳气与体内存留的元气在短暂的闭气阶段充分混合后,便会发生奇妙的生化反应,转化成能够滋养五脏六腑的精微物质,古人称之为“液”。这些“液”经过不断地累积,又能进一步转化为充盈肾脏的“肾气”。肾气充盈后,会回归到其储藏的府库——丹田,从而补充和壮大人体的元气。一旦人体的总能量库——元气充足了,生命的生化机能自然随之旺盛,那些由于内在能量不足所导致的各种病症,如肾盂肾炎、肾积水、多囊肾,乃至心血管、血液、血糖及一些妇科方面的问题,便可能得到改善。人的食欲、精神和体力也会随之增强,身体自然会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完整练法详解】
这套功法由起式、正功和收式三部分组成,是一个完整而流畅的过程。
起式:准备与入静
在正式开始前,首先需要让身体和心绪都安定下来。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全身放松,摒弃杂念。然后配合呼吸做三次“嘘”字音的吐气,接着做三次开合动作。这个过程是为了初步调理气息,让身体进入适合练功的状态。
正功:身心合一的动态修炼
这是整个功法的核心环节,总共需要行走约二十分钟,步行的速度保持在每分钟五十到六十步之间。其精髓在于将步法、手法、身法和呼吸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我们来详细分解这个连续的动作。
首先,迈出右脚。当右脚的脚后跟刚刚接触地面的一瞬间,用鼻子短促有力地吸第一口气。紧接着,整个右脚的脚掌完全踏平落地,在脚掌落平的瞬间,用鼻子再吸第二口气。这是一个完整的“两吸”过程,伴随着右脚的落地而完成。
在迈出右脚的同时,您的左手需要开始一个连贯的导引动作。左手从身体前方画出一个竖直的弧线,手心始终朝向自己的身体。在划弧的过程中,手掌心一个叫做“劳宫穴”的地方,要对准胸口正中央、两乳头连线中点位置的“膻中穴”划过 。这个动作要轻柔,像是用手掌的气场在梳理胸前的气机。随着右脚掌的最终踏实,这只左手要沿着身体正中线(任脉)继续向下,经过肚脐,一直导引到肚脐下方约三指宽的丹田区域。到达丹田后,手的动作由竖直运动转为水平运动,划出一个平缓的小弧线,导引至身体侧后方、臀部外侧的一个重要穴位——“环跳穴” 。您可以这样找到环跳穴:侧躺下来,弯曲上方的大腿,臀部外侧股骨最凸出的点与骶骨裂孔(尾椎末端凹陷处)连线,其外三分之一与内三分之二的交点位置便是 。在行走导引时,手到达臀部侧后方、肌肉最丰厚处附近即可。至此,右脚踏平、左手导引到位的动作完成,这便是图1所要展现的完整协调画面。
图片
接着,身体的重心前移,开始出左脚。当左脚的脚后跟刚刚接触地面的一瞬间,用鼻子短促有力地呼出一口气。注意,这是一个“一呼”的过程。随后,左脚掌完全踏平落地,但在脚掌落平的这个短暂间隙,既不吸气也不呼气,有一个自然的停顿。
在迈出左脚的同时,您的右手也需同步动作,重复左手之前的轨迹,只是方向相反。右手从身体前方划出一个竖直的弧线,手心向内,掌中劳宫穴对准膻中穴划过,随着左脚跟着地呼气,手继续沿着任脉向下导引至丹田,在左脚掌落平、呼吸暂停的瞬间,划平弧导引至右侧的环跳穴。这便是图2所要展现的与图1左右相反的协调画面。
图片
整个行进过程中,还有一个关键的身法要求,那就是头和腰的转动。当您出右脚时,头和腰要顺势从右向左自然转动;当您出左脚时,头和腰则从左向右转动。这种转动不是刻意的扭动,而是随着步伐和手臂摆动,由腰部带动的一种螺旋式整体运动。
如此循环往复:右脚“吸-吸”,左手导引;左脚“呼-停”,右手导引。一步一动,一呼一吸,连绵不绝,持续二十分钟。
收式:藏气归元
二十分钟的正功练习结束后,不要立刻停止。需要进行收式,将练功产生的气收敛、归于丹田。收式的动作与起式相同,也是做三次开合动作,然后配合三次“嘘”字音的吐气,帮助身体从动态的练习状态逐渐回归到平静。
【精修要领与常见误区】
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关键要点,它们是决定练习成败的细节。
第一,身法的总纲是“头带腰转,腰带臂摆”。整个运动的源动力始于腰部。腰是肾脏所在的区域,被称为“肾之府”,因此转腰的幅度要适当大一些,这样能更好地按摩和激发肾脏周围的气血。由腰部的转动,自然地带动肩膀和手臂的划弧摆动,头部则跟随腰的转动而转动,形成一个完整协调的运动链条。
第二,行进中全身务必保持松静自然。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是,脚落地时,要让脚尖微微跷起,用脚后跟的内侧先着地。根据传统经络理论,这样做可以直接调动一条与肾关系密切的经脉——“阴跷脉”的气机 。李时珍曾说“跷脉动,诸脉通”,可见激发这条经脉对于平衡全身阴阳至关重要 。
第三,双手划弧的轨迹要清晰。两只手在身体两侧交替划出的完整轨迹,从侧面看,好似一个竖立的“8”字。在胸前划的是一个较大的立圆,而从丹田到环跳穴划的是一个较小的平圆。整个划弧过程,手指要自然伸展,但不是僵硬绷直,而是微微弯曲,指与指之间好像轻轻夹着一颗豆子,保持一种似松非松、充满弹性的状态。
第四,练习过程中要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姿势。头部不要上下晃动,要保持平稳;肩膀不要下塌无力,要保持舒展;胯部不能代替腰部转动,必须是腰在转;手臂摆动要圆活,不能像撅着一样僵硬。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大脑安静下来。练习时如果杂念纷飞,效果会大打折扣。这里提供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叫做“以一念代万念”。这个“一念”,就是专注于用自己的耳朵去听自己的呼吸声。当您把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聆听那短促有力的“吸、吸、呼”的声音时,其他的杂念自然就无处容身了。
总而言之,强肾法是一套集调息、导引、意念于一体的综合性养生功法。它通过独特的“两吸一呼”补气原理,配合协调的肢体运动,旨在激发和培补人体的根本能量——肾中元气。只要持之以恒,细心体会,便能逐渐感受到身体由内而外的积极变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天载配资-国内股票配资-炒股杠杆网站-配资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