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美系统式夫妻/伴侣治疗培训简报(三):建立联结,激发希望——稳步推进的夫妻治疗实践
9月19日,第二届中美系统式夫妻/伴侣治疗培训进入第三天的学习。
课前,刘丹教授带领大家进行了一次简短的互动练习,她邀请学员们思考并用一句话回答:“在治疗中,如何帮助来访感受到自己的关系联结?”这一提问帮助学员迅速聚焦于系统式夫妻治疗的核心主题,同时也在课堂内营造了开放、联结的氛围。
随后,Brian教授介绍了未来两年、四期培训的系列主题,涵盖扩展版伴侣沟通技巧、伴侣治疗中的五大困境、性问题与干预策略、叙事与鲍恩取向、跨文化与伦理议题、专业身份认同、以及伴侣中的酒精和物质滥用等二十余个方向,系统勾勒出伴侣治疗师成长的学习路径。婚姻困扰往往根植于互动模式和系统性结构,而非单个个体的病症,因此需要将个体与系统视角结合来理解和介入。
展开剩余71%上午课程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夫妻关系困扰原因的理论讲解。Brian教授以美国婚姻与离婚数据的历史趋势为切入点,结合跨文化人类学研究,剖析婚姻的社会功能、性别角色差异及生物因素对婚姻制度的影响。他强调夫妻关系的问题“症状”常源于功能失调的关系结构与行为模式,所以有时需要我们退后一步,回到系统和家庭中看待问题。同时,他提醒学员伴侣关系的改善没有“药丸式”的快速方案,只有在双方承诺、耐心与持续努力的基础上才能逐渐实现。上午第二部分安排了现场真实夫妻案例的演示,Brian教授完整呈现了第二节咨询的过程。他通过重构、开放式提问和心理教育,在高焦虑氛围中帮助夫妻建立希望与动力;在处理子女突发惊恐发作的议题时,Brian教授平衡关注夫妻双方的情绪与角色,引导他们在差异中相互支持。他反复运用“慢慢来”的建议,并以“焦虑像太阳一样逐渐晒红身体”的比喻帮助来访者理解与接纳情绪体验,示范了如何在治疗中既稳住现场氛围,又赋能来访者。
中午,学员们参观了北京回龙观医院,进一步了解国内心理治疗的发展与实践。
下午的小组演练和案例督导由Brian教授、Mary教授和Stephanie教授分小组带领。学员们集中练习了前两天所学的伴侣治疗初始访谈与评估技术,包括关系评估、家谱图的绘制与使用、限时承诺的获取、重构技术及“慢慢来”的策略。在模拟中,学员们轮换扮演治疗师、来访者与观察者,增强了实践感受。三位外教教师在各组中逐一点评,特别强调在有限时间内如何高效与夫妻建立联结、如何在焦虑氛围下保持平衡关注、以及如何把系统视角落实到具体的临床任务中。
在最后的学员反馈环节,有学员提到教授在演示中始终能够同时关注夫妻双方,并在合适的时机转向另一方,这种平衡让他们深受启发;也有学员强调,教授通过比喻和“慢慢来”的建议,不仅帮助来访者稳住情绪,也提醒治疗师对自己保持耐心,即便有野心与焦虑,也要循序渐进。大家一致认为,当天的课程紧密结合理论与实操,督导环节具体可行,极大增强了临床信心与技术可操作性。
第二届中美系统式夫妻/伴侣治疗连续培训项目是为精神、心理专业人士设计的深度专业培训,旨在提升处理婚姻、伴侣及亲密关系问题的核心能力。项目自2025年9月启动,为期两年,共包含4期面授培训,每期6天,在北京和武汉两地办学。项目致力于帮助学员探索形成自身独特的夫妻/伴侣治疗风格,启发深入思考。这次培训项目也是我院与国际国内高水平心理治疗专家的又一次合作项目,将大大提升我院在心理治疗专业领域的地位、扩大我院在婚姻家庭治疗领域的国际国内学术影响力。
供稿 | 吕娜 黄阳
审核 | 宣传中心 郭晓洁 临床心理科 杨兴洁
编辑丨宣传中心 张子豪
发布于:北京市天载配资-国内股票配资-炒股杠杆网站-配资查询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